翻開任何一本介紹香港的書,從來也只會說香港由百多年前的漁港發展成為一個國際性都市。如果要認真追溯,其實遠在七千年前,香港人就靠海為生。捕魚一直是香港人,尤其是水上人家重要的為生支柱和食物來源。這些熟悉的地名—東龍島、蒲台島、石澳、大浪灣,都曾發現過用於鎮海和祈福的古老石刻,它們見證了石器時代的香港,即是說,最早居住於香港的古人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甚至更久遠的舊石器時代。今個遊記,筆者就跟隨《香港志》的人員實地考察黄地峒。
黃地峒爲一座小山,位於香港東部的赤門海峽企嶺下海的東海岸,香港西貢西郊野公園榕樹澳至深涌中段,是次我們去的地方就是黃地峒左邊的一個石灘。
於彩虹出發到水浪窩,麥理浩徑第三段,步行到黃地峒需約一小時,沿途可見對岸的馬鞍山,漁棚。再經榕樹澳村中,沿往深涌方向的小路就能到達要考察的目的地。
|
起點 |
|
|
|
|
|
榕樹澳村 |
|
|
榕樹澳村 |
|
|
經過這些房子 |
|
|
|
|
沿深涌方向的小路走 |
|
2003年的一天,有人到附近釣魚時,突然發現海邊有很多看上去是人工打製的石器,之後透過考古專家的努力,在黃地峒遺址曾出土香港最早一批,由古人遺留下來的原始石器器具。出土和採集石器共3,261件,包括石器成品、半成品、石核、石片、岩塊和斷塊等,根據石器的功能和形態,可分為九類─手鎬、手斧、尖狀器、砍砸器、錛形器、刮削器、雕刻器、鏃形器和錐形器。故此考古隊推斷黃地峒遺址是一處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打製石器加工場,單純以敲鑿方式製成的石器,屬於39000年前至7000年前之間的時代。而在發掘現場中,也沒有尋獲新石器時代標誌性的陶器製品。換言之,香港最早出現人類活動的時間,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
不過,不同的學者,對於黃地峒的年代也有很多的爭議,另一派的說法是黃地峒是屬於七千多年前新石器時代早期。無論如何,"黃地峒文化" 這個採石場, ,古人在此製成毛坯後運輸到附近區域加工或使用, 本港多處考古遺址發現精美的石器,不能否認其石料便來自此地區。
|
|
|
|
|
|
|
石灘上除了鋪滿很多石頭外,也有一些很大的凝灰岩 |
|
|
大石上可發現一些人工打石的痕跡 |
|
|
香港志人員黃地峒實地考古所得疑似舊石器時代石塊一覽 |
|
|
石灘 |
|
!--
尋 • 香港文明之緣起 • 黃地峒考古遊 考古討論 #1/2
尋 • 香港文明之緣起 • 黃地峒考古遊 考古討論 #2/2
--!
黃地峒回西貢市中心的車程約20分鐘
海鮮午飯是招牌菜
-完-
<<悠遊全世界文章列表>>
1 則留言:
支持巴打寫多d好文 ��
張貼留言